牙齿一度松动可能由牙龈炎、牙周炎、外伤、骨质疏松或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引起。
1、牙龈炎:
牙龈炎是牙齿松动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由牙菌斑堆积引发牙龈组织炎症。长期口腔清洁不足会导致牙龈红肿、出血,进而破坏牙周支持结构。早期干预可通过超声波洁牙和局部消炎处理,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牙周炎。
2、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龈炎进展后的严重阶段,表现为牙槽骨吸收和牙周膜破坏。患者常伴有口臭、牙龈萎缩等症状。治疗需结合龈下刮治、抗生素应用及定期维护治疗,重度病例可能需要牙周翻瓣手术。
3、外伤因素:
牙齿受到直接撞击或长期咬合创伤可能导致牙周膜损伤。常见于运动伤害、意外跌倒或磨牙症患者。轻度外伤可通过牙弓夹板固定,伴有牙根折断时需根据情况选择根管治疗或拔除。
4、骨质疏松:
全身性骨密度降低会影响牙槽骨结构稳定性,多见于绝经后女性或长期缺钙人群。这种情况需进行骨代谢检查,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5、激素变化:
妊娠期或青春期激素水平波动可能暂时性加重牙龈炎症反应。这种松动通常伴随牙龈增生和易出血,产后或青春期结束后多可自行缓解,期间需加强口腔卫生管理。
日常护理建议每天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选择含氟牙膏强化牙釉质。饮食上增加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质的食物摄入,避免过硬或粘性食物。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牙周问题,对于长期吸烟、糖尿病患者更应缩短复查间隔至3-6个月。出现持续松动或伴随疼痛时需及时就诊,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牙齿脱落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