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具有杀虫、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疥癣、湿疹、风湿痹痛等症状。油桐的种子、叶、根等部位均可入药,但需注意其毒性,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1、杀虫
油桐种子提取物对疥螨、蛔虫等寄生虫有抑制作用,其活性成分能破坏虫体细胞膜结构。临床多外用治疗疥疮、头癣等皮肤寄生虫感染,常用制剂包括油桐子酊剂、油桐叶煎洗剂。使用时应避免接触眼睛及黏膜,皮肤破损者禁用。
2、消肿止痛
油桐叶所含的酚类化合物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民间常用鲜叶捣敷或煎汤熏洗缓解跌打损伤肿痛,也可配伍其他草药制成膏药外用于关节肿痛。需注意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出现皮肤过敏应立即停用。
3、祛风除湿
油桐根乙醇提取物能抑制风湿因子活性,改善关节滑膜炎症。传统医学常用其根皮配伍防风、羌活等药材煎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晨僵、关节肿胀。由于可能引起胃肠刺激,建议饭后服用并严格控制剂量。
4、解毒敛疮
油桐树皮含鞣质成分可促进创面收敛,其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创面感染菌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慢性溃疡、褥疮等难愈性创面的辅助治疗,多制成10%浓度湿敷液使用。重度感染伤口需配合抗生素治疗。
5、驱虫止痒
油桐果壳挥发油对阴虱、螨虫等体表寄生虫有驱杀作用,其止痒效果源于局部麻醉作用。可制成5%油桐果壳洗剂用于阴部瘙痒、肛门蛲虫症的外治,使用前需做皮肤敏感测试,孕妇及儿童慎用。
油桐作为传统中药材使用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与用法,其种子毒性较强,误食可能导致呕吐、腹泻等中毒反应。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使用,不可自行采鲜品入药。外用时如出现皮肤灼痛、红斑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并用清水冲洗。治疗风湿性疾病期间应避免寒湿环境,配合艾灸、热敷等物理疗法可增强疗效。日常存放需置于儿童无法接触的阴凉干燥处,防止误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