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肿可通过外用抗菌药膏、口服抗生素、局部消毒剂、止痛药物和中药制剂治疗。疖肿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
1、外用抗菌药膏:
莫匹罗星软膏和夫西地酸乳膏是常用外用抗菌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皮肤感染部位。这类药物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减轻炎症反应。使用前需清洁患处,避免细菌扩散。对药物成分过敏者禁用,孕妇及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口服抗生素:
头孢氨苄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适用于范围较大或伴有发热的疖肿。口服抗生素通过全身作用控制感染,需完成整个疗程以防耐药性产生。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与益生菌间隔两小时服用可缓解。
3、局部消毒剂:
聚维酮碘溶液和氯己定溶液可用于疖肿周围皮肤消毒。消毒剂能减少细菌数量,预防感染扩散。使用时避免接触眼睛和黏膜,碘制剂过敏者需选择替代产品。消毒后待完全干燥再涂抹药膏效果更佳。
4、止痛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可缓解疖肿引起的疼痛不适。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痛感,同时具有退热作用。避免空腹服用,肝功能异常者慎用对乙酰氨基酚,胃肠道疾病患者慎用布洛芬。
5、中药制剂:
金黄散和鱼石脂软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中药制剂通过多靶点作用改善局部循环,促进脓液排出。使用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出现皮肤过敏应立即停用。传统制剂与现代药物联合使用需间隔两小时。
保持皮肤清洁是预防疖肿复发的关键,建议每日用温和沐浴露清洗,特别是易出汗部位。穿着透气棉质衣物,避免紧身服装摩擦。饮食上增加维生素A、C和锌的摄入,如胡萝卜、柑橘类和坚果,有助于增强皮肤抵抗力。已形成的疖肿切忌挤压,局部可热敷促进成熟。反复发作或伴有糖尿病的患者需排查潜在系统性疾病,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适当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但出汗后应及时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