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混悬液使用需注意浓度调整、温度控制、输注速度、管道清洁及并发症监测。正确使用可有效避免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
1、浓度调整:
初次使用应从低浓度开始,逐步增加至全浓度。突然使用高浓度可能刺激肠道黏膜,引发渗透性腹泻。建议将原液稀释至1/2或1/4浓度,适应3-5天后调整。糖尿病患者需选择低糖配方,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蛋白质含量。
2、温度控制:
营养液温度应维持在37-40℃接近体温状态。过冷可能引发肠痉挛,过热则破坏营养成分。可采用恒温加热器或温水浴保温,禁止微波直接加热以防局部过热。冬季输注时需加强管路保温措施。
3、输注速度:
初始速度建议20-30ml/h,每8-12小时递增10-20ml,最终不超过120ml/h。快速输注易导致胃潴留或反流,需用输液泵精确控制。夜间应适当减速,床头抬高30°可预防误吸。
4、管道清洁:
每4小时用30ml温水冲洗喂养管,输注前后需额外冲洗。黏稠制剂需增加冲洗频次,防止管路堵塞。长期使用者每周需更换鼻饲管,胃造瘘管每3-6个月更换。避免将药物与营养液混合输注。
5、并发症监测:
每日记录出入量,观察腹胀、呕吐等不耐受表现。定期检测电解质、血糖及肝肾功能。出现水样便需排查渗透压过高,黏液便提示可能感染。严重腹泻或呕吐应立即暂停输注并就医。
使用肠内营养混悬液期间需保持口腔清洁,每日进行2-3次口腔护理。可配合轻度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营养支持期间建议记录每日体重变化,定期复查血清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若需长期使用,应每3个月评估营养状况并调整配方。日常注意观察排便性状,出现异常应及时联系营养师或医生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