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腺癌是直肠癌的一种病理类型,两者区别主要在于组织学分类和生物学行为。直肠癌包含腺癌、鳞癌等多种亚型,其中腺癌占比超过90%。
1、病理分类:
直肠腺癌属于腺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癌细胞形成腺管样结构;直肠癌作为统称还包括鳞状细胞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罕见类型。腺癌可进一步分为高、中、低分化,分化程度影响预后。
2、发病机制:
直肠腺癌多与APC基因突变导致的腺瘤癌变相关,常伴随KRAS、TP53基因异常;其他类型直肠癌如鳞癌可能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发病机制存在显著差异。
3、临床表现:
两者均表现为便血、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但腺癌更易出现肠梗阻。黏液腺癌会产生胶冻样便,印戒细胞癌则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倾向。
4、诊断标准:
肠镜活检是确诊依据,腺癌需免疫组化检测CK20、CDX2等标志物。影像学评估中,腺癌肝转移多见,鳞癌更易发生肺转移,影响分期检查策略。
5、治疗策略:
腺癌首选手术切除配合新辅助放化疗,靶向药物如西妥昔单抗适用于RAS野生型患者;鳞癌对放疗更敏感,治疗方案需根据病理类型个体化制定。
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推荐燕麦、奇亚籽等食物;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可促进肠道蠕动;术后患者需定期监测CEA指标并规范随访。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超过两周应及时进行肠镜检查,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年做一次肠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