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原位癌属于癌前病变阶段,尚未突破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浸润,严格意义上不属于恶性浸润癌,但具有发展为浸润癌的高风险。
1、病理学定义:
宫颈原位癌指异常细胞占据宫颈上皮全层但未突破基底膜,国际妇产科联盟将其归类为CIN3级病变。病理学上恶性程度取决于是否发生间质浸润,原位癌尚未达到恶性肿瘤诊断标准,但5年内进展为浸润癌的概率达12%-40%。
2、生物学行为:
病变细胞已具备癌细胞核异型性、极性紊乱等特征,但受限于基底膜屏障暂未发生转移。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是主要驱动因素,高危型HPV产生的E6/E7癌蛋白导致p53和Rb抑癌基因失活。
3、临床处理原则:
需行宫颈锥切术或环形电切术完整切除病灶,术后每6个月进行TCT+HPV联合筛查。40岁以上无生育需求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年轻患者保留子宫需密切随访。
4、与浸润癌区别:
浸润癌已突破基底膜侵犯间质,可经淋巴管转移至宫旁、闭孔等淋巴结。原位癌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100%,而IB期宫颈癌五年生存率降至80%-85%。
5、预后影响因素:
病灶范围超过宫颈管周径2/3、切缘阳性、HPV16/18持续感染等因素显著增加复发风险。术后需戒烟、规律作息、补充叶酸和β-胡萝卜素增强免疫清除病毒能力。
确诊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及性生活刺激,增加西蓝花、紫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摄入。术后三个月内每周进行30分钟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定期监测HPV病毒载量变化。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减少局部摩擦,每半年进行阴道镜评估宫颈修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