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可通过血压监测、尿蛋白检测、血液检查、胎儿监测、症状评估等方式诊断。子痫前期通常由胎盘功能异常、血管内皮损伤、遗传因素、免疫调节失衡、营养缺乏等原因引起。
1、血压监测:
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间隔4小时两次测量异常可提示子痫前期。血压升高与全身小动脉痉挛有关,需密切监测防止进展为子痫。
2、尿蛋白检测:
24小时尿蛋白定量≥300mg或尿蛋白/肌酐比值≥0.3提示肾脏损伤。蛋白尿反映肾小球滤过屏障破坏,需结合其他指标排除慢性肾病。
3、血液检查:
血小板计数<100×10⁹/L、肝酶升高2倍以上或血肌酐>1.1mg/dl提示多器官受累。溶血指标异常可能伴随HELLP综合征,需紧急处理。
4、胎儿监测:
超声评估胎儿生长受限、脐动脉血流异常或羊水过少提示胎盘灌注不足。胎心监护异常与子宫胎盘缺血相关,需评估终止妊娠时机。
5、症状评估:
持续性头痛、视觉障碍、上腹疼痛可能预示中枢神经系统或肝脏受累。这些症状与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失调有关,需警惕子痫发作。
确诊子痫前期后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补充60-80g优质蛋白质,增加富含钙镁的乳制品和绿叶蔬菜。适度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避免仰卧位运动。每周至少2次血压监测,出现视力模糊或胎动减少需立即就医。妊娠37周后建议终止妊娠,严重病例需提前分娩并给予硫酸镁预防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