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长倒刺不建议直接拔除。强行拔倒刺可能导致皮肤撕裂、出血或感染,加重局部损伤。
一、倒刺形成原因:
倒刺多因皮肤干燥或角质层受损引起,常见于频繁接触水、洗涤剂或寒冷环境。指甲周围皮肤缺乏皮脂腺,角质层水分蒸发过快时易出现纵向裂口,形成倒刺。缺乏维生素B族或锌也可能导致皮肤修复能力下降。
二、正确处理方式:
发现倒刺应先用温水浸泡软化角质,再用消毒剪刀平齐剪除凸起部分。修剪后涂抹含尿素或凡士林的护手霜,帮助修复皮肤屏障。若局部红肿疼痛,可外用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日常需减少化学物品接触,洗手后及时保湿。
三、需警惕的异常情况:
反复出现倒刺伴随甲周化脓、皮肤脱屑时,可能与真菌感染或湿疹相关。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若合并倒刺感染,愈合速度较慢,需尽早就医评估。
预防倒刺需保持手部湿润,每日使用护手霜2-3次,重点涂抹甲周区域。饮食中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核桃,以及含维生素E的坚果类食物。做家务时佩戴橡胶手套隔离刺激物,冬季外出可戴保暖手套。若倒刺周围出现明显红肿热痛或渗液,需及时就医排除化脓性指头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