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炎的确诊需结合典型症状、病史及医生专业检查判断,常见表现为皮肤干燥、剧烈瘙痒和反复发作的皮疹。
1、典型症状识别:
异位性皮炎的特征性症状包括皮肤干燥脱屑、红斑丘疹及渗出性皮损。婴幼儿好发于面部和四肢伸侧,成人多见于肘窝、腘窝等屈侧部位。瘙痒感明显且夜间加重,搔抓后易出现苔藓样变或继发感染。若伴随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如哮喘、过敏性鼻炎,需高度警惕。
2、医学检查与鉴别诊断:
皮肤科医生会通过视诊和触诊评估皮损形态,必要时进行皮肤活检或过敏原检测。需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疾病鉴别,后者通常无家族过敏史且皮损分布不同。血液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IgE水平升高支持诊断。
日常护理应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碱性洗剂,选择无香料保湿霜维持皮肤屏障功能。棉质透气衣物可减少摩擦刺激,室内湿度建议保持在50%-60%。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缓解瘙痒,合并感染时联合抗生素治疗。记录饮食和接触物有助于识别诱发因素,长期管理需建立个性化护肤方案并定期复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