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腿疼可能由生长痛、运动损伤、骨骼发育异常、感染性疾病或风湿免疫性疾病引起。
1、生长痛:
生长痛是儿童期常见的生理性疼痛,多发生于3-12岁。典型表现为夜间双侧小腿肌肉隐痛,不伴红肿发热,晨起活动后缓解。这与骨骼快速生长时肌肉肌腱牵拉有关,可通过热敷、按摩缓解。需注意与病理性疼痛鉴别,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症状需就医。
2、运动损伤:
过度运动可能导致肌肉拉伤、韧带扭伤或应力性骨折。疼痛多集中于特定部位,常伴肿胀淤青。急性损伤需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慢性劳损则需调整运动强度。反复发生的运动损伤需排查是否存在扁平足等结构异常。
3、骨骼发育异常: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Legg-Calvé-Perthes病或胫骨结节骨骺炎Osgood-Schlatter病是常见的发育性骨病。前者表现为髋关节活动受限伴跛行,后者可见胫骨前侧隆起压痛。这类疾病需要骨科专科评估,可能需支具固定或物理治疗。
4、感染性疾病:
骨髓炎或化脓性关节炎会引起剧烈腿痛伴高热,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疼痛部位皮肤发红发热,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需及时静脉抗生素治疗,延误可能造成永久性关节损害。病毒感染后的一过性滑膜炎也是儿童跛行的常见原因。
5、风湿免疫性疾病: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可能以膝关节肿痛为首发症状,晨僵明显且持续超过6周。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类风湿因子阳性或抗核抗体异常。这类疾病需要长期免疫调节治疗,早期干预可预防关节畸形。需注意与链球菌感染后的反应性关节炎相鉴别。
建议家长记录孩子腿疼的发作时间、部位特征和伴随症状。保证每日适量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选择适合年龄的运动鞋避免足部受力异常。夜间疼痛时可尝试温水泡脚配合轻柔按摩,若疼痛影响日常活动、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发热、关节肿胀、皮肤改变等症状,应及时至儿科或骨科就诊完善X线、超声或血液检查。日常注意观察孩子步态变化,避免过度限制活动量但也要防止运动损伤的累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