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找药品 > 复方血栓通软胶囊

东莞广发制药

复方血栓通软胶囊
复方血栓通软胶囊
处方药

复方血栓通软胶囊

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用于治疗血瘀兼气阴两虚症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症见视力下降或视觉异常,眼底瘀血征象,神疲乏力,咽干,口干等症。

生产企业:东莞广发制药有限公司

通用名称:复方血栓通软胶囊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50245(前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查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粒,一日3次。

功能主治: 血瘀 视网膜静脉阻塞 口干 咽干 神疲乏力 瘀血

Scan me!
手机浏览
温馨提示:外观包装仅供参考;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复方血栓通软胶囊-用药指南

内容
介绍
复方血栓通软胶囊的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粒,一日3次;了解更多关于复方血栓通软胶囊怎么用的详细问题,请看下方复禾医药为您整理的科普内容。

热门药品

知名品牌

搜索热点

品牌
介绍

东莞广发制药有限公司

1259人关注

药品推荐排行榜

更多

热门药企

更多

用药指南资讯排行

更多

1风寒咳嗽五大常用药是什么 风寒咳嗽颗粒效果好吗

治疗风寒咳嗽的常用药主要是发散风寒的药物,它的常用药有:风寒咳嗽颗粒、杏苏止咳糖浆或者颗粒、小青龙颗粒或者合剂、半夏止咳糖浆等。风寒咳嗽颗粒,是适合于风寒咳嗽的药物,它的组成有麻黄、苦杏仁、半夏等,它可以宣肺散寒、祛痰止咳,尤其适用于外感风寒所导致的咳喘。小青
用药指南

2新冠典型的症状及对症常用药物的参考

根据专家临床经验,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病程为7天左右。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等。从发病第1天到第7天,可能要经历哪些症状过程?新冠发病7日典型症状过程,一图了解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崔红生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提醒,病
用药指南

3新冠肺炎需要备用的药有哪些 预防新冠家中常备三类药物

新冠肺炎通常是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可以适当备用一些中成药、退烧药、止咳药等,由于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患者不能随便进出,病情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备这些药物能够以防万一,及时缓解症状。1、中成药:患者可以适量备用一些连花清瘟胶囊、疏风解毒胶囊、藿香正气胶囊等
用药指南

4连花清瘟和布洛芬这4种人慎用!这些居家用药禁忌要牢记

近日,布洛芬、连花清瘟等明星药在多家药房脱销。医生提醒,跟风囤药,甚至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服药预防新冠的行为都不可取。实际上,不是所有人都能服用这两种药。感染新冠,居家用药,有哪些禁忌?布洛芬:四类人群慎用布洛芬是常用的退烧药,但也不是谁都能吃。北京协和医院
用药指南

5使用非处方药该注意什么?中国非处方药用药指南(中成药)

《中国非处方药用药指南(中成药)》是2009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基本介绍书名:中国非处方药用药指南(中成药)作者: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编ISBN:9787122039774页数:405定价:68.00元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用药指南

6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怎么样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用法用量

想要提高药物治疗疾病的成功率,患者朋友就需要了解清楚药物治疗疾病的具体情况,然后结合实际情况科学用药治疗疾病。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怎么样,希望需要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朋友不妨来看看下文的介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主要成份为苯磺酸氨氯地平,其化
用药指南

7妇科用药后为什么更痒了 外阴瘙痒越上药越严重咋回事

妇科用药后瘙痒可能是用药不正确,也可能是对所用药物过敏。1.用药不正确:如果妇科药物使用不正确,可能无法发挥治疗作用,但也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因此药物治疗后会出现瘙痒现象,这种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取代正确的药物治疗。2.药物过敏:如果对妇科使用的药物过敏,使用
用药指南

8中风恢复期用药3误区 中风恢复期中药

误区一中风病人的恢复期大部分比较长,一般需要3~12个月。度过急性期的病人仍然需要积极治疗一年时间,这一年内要坚持用药。根据临床资料统计,中风在第一年内的复发率为25%~30%17%~20%;第三年的复发率为20%~23%;第四年的复发率为15%~18%;第五
用药指南

9固肾定喘丸用于肺脾气虚所致气喘的用量是怎样呢?

固肾定喘丸为黑色的包衣水蜜丸,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气芳香,味苦。固肾定喘丸的主要成分为熟地黄、附片(黑顺片)、牡丹皮等。那么,固肾定喘丸用于肺脾气虚所致气喘的用量是怎样呢?固肾定喘丸中的盐补骨脂是经补骨脂用盐水拌匀,微润,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而制得的。固肾定
用药指南

10益气维血颗粒用法用量是什么?

益气维血颗粒国药准字Z10950034,为棕色的颗粒;气香,味甜。那么,益气维血颗粒用法用量是什么?益气维血颗粒主要成份为猪血提取物、黄芪、大枣,辅料为蔗糖、糊精、香兰素、甜橙油。其中,黄芪,又称北芪或北蓍,亦作黄耆或黄蓍,常用中药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
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