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环扎术通常适用于宫颈机能不全导致的妊娠中期流产风险升高,主要适应症包括既往妊娠中期无痛性宫颈扩张流产史、超声检查发现宫颈缩短、多胎妊娠合并宫颈缩短、宫颈锥切术后或先天性宫颈发育异常。
1、流产史:
有两次及以上妊娠中期无痛性宫颈扩张导致的流产或早产史是明确手术指征。这类患者宫颈结缔组织薄弱,在妊娠16-24周可能出现宫颈管无声扩张,通过环扎术可机械性加强宫颈承托力。手术时机建议选择妊娠12-14周,需排除感染、宫缩等禁忌证。
2、宫颈缩短:
超声监测发现宫颈长度≤25毫米伴漏斗形成时需考虑预防性环扎。经阴道超声是金标准检查,若孕18-24周进行性宫颈缩短至20毫米以下,即使无流产史也建议手术。术后需每周监测宫颈长度变化,配合黄体酮支持治疗。
3、多胎妊娠:
双胎妊娠合并宫颈长度<25毫米时环扎术可降低早产风险。多胎妊娠子宫张力增大加速宫颈缩短,但手术决策需谨慎评估,因可能增加胎膜早破风险。目前推荐仅对有早产史且宫颈缩短的多胎孕妇实施环扎。
4、宫颈手术史:
既往宫颈锥切术或LEEP刀治疗范围超过宫颈1/3者,妊娠期发生机能不全风险增加3-5倍。这类患者孕前应进行宫颈机能评估,若存在宫颈管松弛,建议在妊娠13-16周行预防性环扎,同时需加强术后感染监测。
5、先天畸形:
先天性宫颈发育不良如单角子宫、双子宫等畸形常合并宫颈结构异常。这类患者孕早期即需进行宫颈长度动态监测,若发现宫颈管扩张伴羊膜囊突出,需紧急行救援性环扎术,术后需绝对卧床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接受宫颈环扎术后应严格避免负重和剧烈活动,建议每日补充足量水分保持大便通畅,采用侧卧位减轻宫颈压力。术后每2周复查超声监测宫颈长度变化,出现阴道流血、流液或规律宫缩需立即就诊。饮食需保证每日90-100克优质蛋白质摄入促进组织修复,推荐食用鱼类、禽肉及豆制品,同时补充维生素C增强结缔组织强度。术后禁止性生活至分娩,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预防上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