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可通过穿刺引流、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或脓肿形成时需考虑穿刺治疗。
1、穿刺适应症:
胰腺穿刺主要针对胰周积液、感染性坏死或脓肿。当患者出现持续高热、白细胞升高、CT显示液体积聚超过4周未吸收时,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可明确病原体并引流脓液。禁忌症包括凝血功能障碍、无安全穿刺路径的解剖位置。
2、药物辅助治疗:
穿刺前后需配合静脉抗生素如美罗培南、甲硝唑控制感染,疼痛剧烈时使用盐酸哌替啶镇痛。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可抑制胰酶分泌,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减少胃酸刺激胰腺。
3、微创手术替代:
对于多房性坏死组织,可能需视频辅助腹膜后清创术或内镜下坏死组织切除术。经皮肾镜辅助清创术能通过小切口清除坏死物质,较传统开腹手术恢复更快。
4、营养支持方案:
急性期需禁食并采用肠外营养,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到低脂要素饮食。恢复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20g以下,优先选择蒸鱼、嫩豆腐等易消化蛋白,补充水溶性维生素B族与C。
5、并发症监测:
穿刺后需密切观察出血、肠瘘等风险,监测血清淀粉酶及炎症指标。约15%患者可能出现胰瘘,多数可通过持续引流自愈。假性囊肿形成时需延长引流管留置时间至4-6周。
胰腺炎恢复期需严格戒酒,每日进行30分钟低强度步行促进肠道蠕动。烹饪方式避免煎炸,多用蒸煮炖法,急性发作后6个月内每月复查腹部超声。出现持续腹痛或体重下降超过5%需及时复诊,慢性胰腺炎患者需长期补充胰酶制剂并监测血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