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蜂窝织炎的致病菌

发布时间:2025-10-11 06:36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蜂窝织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厌氧菌等致病菌引起。蜂窝织炎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细菌感染,需根据病原学检查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治疗。

1、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化脓性感染常见病原体,可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皮下组织。该菌产生的溶血毒素和杀白细胞素会加速组织坏死,典型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伴脓性分泌物。临床常用苯唑西林、头孢呋辛、克林霉素等药物治疗,严重感染需联合利福平或万古霉素。

2、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该菌产生的透明质酸酶和链激酶可溶解结缔组织基质,导致感染快速扩散。特征为边界不清的弥漫性红肿,可能伴随淋巴管炎和发热。青霉素为首选药物,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糖尿病患者更易感染此类细菌。

3、大肠埃希菌

常见于会阴部或腹部术后感染,与肠道菌群移位有关。感染部位可能出现恶臭分泌物,易发展为坏死性筋膜炎。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此菌有效,严重者需手术清创。

4、肺炎克雷伯菌

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或长期静脉导管留置患者,可引起出血性蜂窝织炎。该菌对氨苄西林天然耐药,需选用头孢三代或喹诺酮类抗生素。合并肝脓肿时需延长疗程至4-6周。

5、厌氧菌

常与需氧菌混合感染,好发于口腔、肛周等部位。特征为组织坏死伴气体产生,按压有捻发音。治疗需联合甲硝唑或克林霉素,并充分切开引流。糖尿病患者需警惕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气性坏疽。

预防蜂窝织炎需保持皮肤清洁,及时处理伤口和足癣等感染灶。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者避免皮肤损伤。出现快速扩散的红肿、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败血症或坏死性筋膜炎。治疗期间需抬高患肢,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生素疗程,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炎症指标。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肠道排毒有必要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