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周围炎可通过抗菌治疗、手术清创、激光治疗、种植体表面处理、骨增量手术等方式治疗。种植体周围炎通常由菌斑堆积、咬合过载、全身性疾病、种植体设计缺陷、手术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
1、菌斑控制:
菌斑生物膜堆积是主要诱因,需加强口腔卫生维护。每日使用冲牙器清洁种植体颈部,配合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抑制细菌。专业洁治每3个月一次,采用钛刮治器清除种植体表面菌斑。
2、咬合调整:
咬合力分布不均可能导致机械性损伤。通过调磨对颌牙尖降低咬合高度,使用咬合纸检测早接触点。夜间佩戴咬合垫减少磨牙症影响,动态咬合分析可辅助判断力值异常。
3、全身因素:
糖尿病控制不佳会加重炎症反应,糖化血红蛋白应维持在7%以下。长期使用双膦酸盐药物可能抑制骨修复,需评估药物假期可行性。吸烟者尼古丁会收缩血管,戒烟可提升组织愈合能力。
4、手术治疗:
中重度病例需翻瓣清创,采用旋转毛刷配合甘氨酸喷砂处理种植体表面。可能伴随骨缺损需进行引导骨再生术,使用胶原膜覆盖异种骨移植材料。激光辅助治疗可杀灭袋内微生物,Er:YAG激光能有效去污染。
5、种植体处理:
螺纹暴露超过3mm建议切除感染段,使用种植体短缩术保留修复体。无法控制的进行性骨吸收需拔除种植体,同期植入Bio-Oss骨粉维持牙槽嵴。即刻再植入需满足骨量充足且无急性感染条件。
日常护理需选择软毛牙刷配合单束刷清洁种植体颈部,推荐含三氯生的专业种植体牙膏。饮食避免过硬食物造成机械刺激,增加维生素C摄入促进胶原合成。适度有氧运动改善全身微循环,游泳等非对抗性运动更适合康复期。定期复查拍摄根尖片监测骨密度变化,出现种植体松动或溢脓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