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可通过盆底肌锻炼、子宫托放置、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子宫脱垂通常由分娩损伤、长期腹压增高、盆底组织退化、雌激素水平下降、先天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锻炼
盆底肌锻炼是轻中度子宫脱垂的基础治疗方式,通过重复收缩肛门和阴道肌肉增强盆底支撑力。凯格尔运动需持续进行,每日训练数次,坚持数月可见效果。该方法无创且适合居家操作,但需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肌肉疲劳。合并尿失禁者锻炼时可能出现漏尿加重,需调整呼吸节奏。
2、子宫托放置
子宫托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妊娠期患者,通过机械支撑维持子宫位置。环形托和立方托是常用类型,需定期消毒更换。放置后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或摩擦溃疡,需配合雌激素软膏使用。绝经后妇女使用前需评估阴道黏膜萎缩程度,必要时先行局部雌激素治疗。
3、药物治疗
雌激素制剂如雌三醇乳膏可改善绝经后患者的盆底组织萎缩,增强黏膜弹性。中药补中益气汤对气虚型脱垂有缓解作用,需配伍黄芪、升麻等升提药材。药物治疗需配合体位管理,长期使用激素需监测子宫内膜变化。合并泌尿系统症状者可短期使用盐酸米多君改善张力。
4、手术治疗
经阴道子宫骶骨固定术适用于重度脱垂且无生育需求者,通过网片重建盆底支持。曼氏手术保留子宫体,适合年轻患者,需同时修补阴道前后壁。术后需预防网片侵蚀和感染,三个月内禁止负重。合并压力性尿失禁者可同期行尿道中段悬吊术。
5、中医调理
针灸选取百会、气海等穴位提升中气,配合艾灸关元穴温补下焦。推拿采用捏脊疗法调节任督二脉,改善盆底气血循环。中药熏蒸通过热气药力促进局部组织修复,需避免温度过高灼伤皮肤。体质调理需辨证施治,脾虚型以补脾益气,肾虚型侧重温补肾阳。
子宫脱垂患者日常避免提重物及久站久蹲,咳嗽时用手按压会阴部减少腹压冲击。饮食宜多摄入高蛋白食物及山药红枣等健脾食材,保持规律排便。绝经后妇女可适度进行水中运动减轻关节负担,合并慢性咳嗽或便秘需优先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评估脱垂程度变化,重度脱垂出现溃疡或排尿困难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