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沙眼通常不会自愈,需要及时干预治疗。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结膜炎,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角膜混浊甚至失明。
一、沙眼的分期与症状表现:
沙眼分为活动期和瘢痕期。活动期表现为结膜充血、滤泡增生、角膜血管翳等,患儿常有眼痒、异物感及分泌物增多。瘢痕期可见结膜瘢痕形成、睑内翻倒睫,严重者出现角膜溃疡。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晚期病变往往不可逆。
二、规范治疗措施:
活动期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常用药物包括红霉素眼膏、阿奇霉素口服制剂、四环素类眼膏等。瘢痕期需根据并发症选择手术矫正,如睑内翻矫正术、角膜移植术。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交叉感染。
三、日常护理要点:
患儿需单独使用毛巾脸盆,每日煮沸消毒。教导儿童避免揉眼,接触眼部前后彻底洗手。家庭成员应同步筛查治疗,集体生活环境需加强物品表面消毒。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适量食用胡萝卜、动物肝脏等有助于角膜修复。
预防沙眼复发需建立长期卫生习惯,定期眼科随访至少2年。改善居住环境通风采光,消灭苍蝇等传播媒介。集体机构发现病例需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预防性用药。急性期避免游泳及粉尘环境,恢复期可进行眼球转动训练促进血液循环。若出现视力下降、持续畏光等症状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