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病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该病由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衡导致,致病菌过度繁殖时可能通过性行为传染给伴侣。
1、传播途径与高危因素:
性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无保护性行为会显著增加传染风险。频繁更换性伴侣、阴道灌洗等行为可能破坏微生态平衡,诱发疾病或加重传播概率。共用浴巾、坐便器等间接接触传播概率较低,但仍需注意个人卫生。
2、症状识别与诊断:
典型表现为灰白色稀薄分泌物伴鱼腥味,外阴瘙痒或灼热感较轻。需通过妇科检查及分泌物化验确诊,需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鉴别。男性感染者通常无症状,但可能成为隐性传染源。
3、治疗与预防措施:
甲硝唑、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可有效治疗,需遵医嘱完成疗程。治疗期间避免性接触,性伴侣需同步检查治疗。日常应选择棉质内裤,避免过度清洁阴道,维持酸性环境有助于预防复发。
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复发风险。饮食上可增加酸奶等含益生菌食品,限制高糖食物摄入。游泳后及时更换泳衣,月经期勤换卫生巾。若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伴侣同治是阻断传染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