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常用药物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黏液溶解促排剂、抗组胺药和中药制剂,具体需根据病因和症状选择。
1、鼻用糖皮质激素: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可减轻鼻腔黏膜炎症和水肿。这类药物能有效缓解鼻塞、流涕症状,适用于过敏性因素或炎症明显的患者,需连续使用2-4周见效。使用期间可能出现鼻腔干燥或轻微出血等不良反应。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对于非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鼻窦炎,小剂量长期使用可抑制黏膜炎症反应。疗程通常为4-12周,需监测肝功能。合并细菌感染时可短期足量使用。
3、黏液溶解促排剂: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能稀释鼻腔分泌物。通过调节黏液分泌促进纤毛摆动,改善鼻窦引流功能。适用于分泌物黏稠、鼻后滴漏明显的患者,可配合鼻腔冲洗使用。
4、抗组胺药物: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适用于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可减轻打喷嚏、鼻痒等过敏症状,但对鼻塞改善有限。季节性发作患者建议提前2周开始预防性用药。
5、中药制剂:
鼻渊舒口服液、辛芩颗粒等中成药具有宣肺通窍功效。含苍耳子、辛夷等成分可改善鼻腔通气,减少脓性分泌物。需辨证使用,风寒型与风热型用药存在差异,疗程一般4-8周。
慢性鼻窦炎患者除药物治疗外,建议每日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2次,保持室内湿度40%-60%,避免接触冷空气及过敏原。饮食宜清淡,限制乳制品摄入以减少黏液分泌,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增强免疫力。急性发作期可配合蒸汽吸入,但避免用力擤鼻以防炎症扩散。症状持续超过12周或出现视力改变、剧烈头痛时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