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有哪些原因会导致宝宝得奶瓶龋

发布时间:2025-05-27 11:05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奶瓶龋主要由喂养习惯不当、口腔清洁不足、含糖饮食过多、牙齿结构脆弱、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

1、喂养习惯不当:

夜间频繁使用奶瓶喂养或让宝宝含着奶瓶入睡是重要诱因。乳汁或配方奶中的乳糖在口腔滞留时间过长,经细菌发酵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尤其上前牙长期接触奶液,最易出现特征性的环状龋坏。建议喂奶后及时取出奶瓶,避免奶液浸泡牙齿超过20分钟。

2、口腔清洁不足:

婴幼儿口腔黏膜娇嫩,家长常忽视牙齿清洁。乳牙萌出后未及时用纱布或指套牙刷清洁,导致奶垢、食物残渣堆积。牙菌斑中的变形链球菌等致龋菌大量繁殖,分解糖类产酸破坏牙体。应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每日至少两次清洁牙面。

3、含糖饮食过多:

长期饮用含蔗糖的奶粉、果汁或蜂蜜水会显著增加龋齿风险。糖类为致龋菌提供代谢底物,产生的有机酸使口腔pH值低于5.5时,牙釉质开始脱矿。1岁后应减少加糖饮品,改用吸管杯饮用白开水,避免糖分直接接触牙面。

4、牙齿结构脆弱:

乳牙釉质厚度仅为恒牙的1/2,矿化程度低,抗酸蚀能力差。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牙胚发育不良,更易发生猛性龋。部分婴幼儿存在釉质发育不全等先天缺陷,牙面出现白垩色斑块处优先龋坏。这类情况需提前进行专业涂氟保护。

5、细菌感染:

主要致龋菌如变形链球菌可通过共用餐具、亲吻等方式从照顾者传播给婴幼儿。当口腔菌群失调,致龋菌占比超过临界值时,即使少量糖分接触也会引发龋齿。建议家长避免用嘴试温食物,定期检查自身口腔健康状况。

预防奶瓶龋需建立科学喂养体系:6个月后逐步戒除夜奶,1岁起过渡到水杯;选用含木糖醇的清洁棉棒护理牙龈;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乳磨牙完全萌出后可做窝沟封闭。日常增加富含钙磷的辅食如奶酪、豆腐,促进牙釉质再矿化。出现牙面白斑、褐色缺损等早期龋症状时,应及时到儿童口腔科进行专业干预。

上一篇:吃油腻的东西恶心想吐如何缓解 下一篇:服用拨云锭要注意些什么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