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元素、药物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定期胃镜监测等方式治疗。萎缩性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胆汁反流、免疫因素、高盐饮食、维生素缺乏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
减少辛辣刺激、腌制及高盐食物摄入,选择易消化的鱼肉、蒸蛋、燕麦等低纤维食物。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胃黏膜损伤。烹饪方式以炖煮、清蒸为主,限制油煎炸食品。
2、补充营养元素:
重点补充维生素B12、叶酸和铁剂预防恶性贫血,可通过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进行食补。胃酸分泌不足者可饭前服用苹果醋或柠檬水刺激胃酸,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酶制剂辅助消化。
3、药物治疗:
黏膜保护剂如瑞巴派特、替普瑞酮可促进胃黏膜修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能抑制胃酸分泌。伴有明显腹胀者可使用莫沙必利改善胃肠动力,疼痛发作时短期应用铝碳酸镁中和胃酸。
4、根除幽门螺杆菌:
采用四联疗法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进行14天规范治疗。根除治疗结束后需间隔4周复查碳13呼气试验,治疗期间严格禁酒并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复发。
5、定期胃镜监测:
建议每1-2年进行胃镜及病理检查,重点关注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发现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时可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同时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评估胃黏膜功能。
萎缩性胃炎患者需建立长期管理意识,日常增加山药、猴头菇等养胃食材摄入,每周进行3次30分钟快走或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严格戒烟限酒,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减少夜间反流。出现持续消瘦、呕血或柏油样便时需立即就医排查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