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牙齿很小可通过牙齿矫正、牙冠修复、间隙保持、正畸牵引、手术干预等方式治疗。牙齿发育异常可能由遗传因素、乳牙早失、牙胚发育不良、内分泌疾病、颌骨发育不足等原因引起。
1、牙齿矫正:
固定矫治器或隐形矫治器可调整牙齿排列,适用于颌骨空间足够但牙齿排列稀疏的情况。早期干预能利用生长发育潜力,引导恒牙萌出至正常位置。矫正周期通常需1-2年,需定期复诊调整矫治力度。
2、牙冠修复:
全瓷冠或金属烤瓷冠能改善过小牙的形态和功能,尤其适用于锥形侧切牙等形态异常。修复前需评估牙体缺损程度,可能需配合根管治疗。修复体需每5-8年更换,避免边缘微渗漏导致继发龋。
3、间隙保持:
乳牙早失导致的恒牙发育空间不足,需佩戴间隙保持器。带环式或全冠式保持器能防止邻牙倾斜,维持牙弓长度。需每3个月检查保持器适配性,直至恒牙萌出完成。
4、正畸牵引:
埋伏阻生的过小恒牙可通过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萌出。治疗需拍摄CBCT明确牙根发育情况,牵引力控制在20-60g范围内。整个过程需6-12个月,成功率与牙根弯曲程度相关。
5、手术干预:
颌骨发育不足者需进行正颌手术或骨增量术,常见术式包括LeFortⅠ型截骨、牵张成骨术。手术需在生长发育停止后进行,术前需正畸治疗1-2年排齐牙列。术后需6周流质饮食,配合颌间固定。
日常需保证钙磷维生素D摄入,推荐牛奶、奶酪、深海鱼等食物。避免长期吮指或口呼吸等不良习惯,定期进行口腔肌功能训练。每半年进行专业涂氟和窝沟封闭,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若伴随釉质发育不全,需避免碳酸饮料摄入。恒牙列完全萌出前,建议每3-6个月拍摄全景片监测发育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