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区疼痛、乏力消瘦、消化道症状、黄疸、发热等表现。肝癌症状主要有肝区隐痛或钝痛、食欲减退伴恶心呕吐、进行性体重下降、皮肤巩膜黄染、低热或中度发热。
1、肝区疼痛
肿瘤生长牵拉肝包膜可引起右上腹持续性胀痛,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肝癌疼痛多呈渐进性加重,在夜间或劳累后更为明显。当肿瘤破裂出血时,可能出现突发剧烈腹痛伴休克表现。部分患者早期仅表现为上腹不适感,容易被误认为胃病。
2、消化障碍
肝癌患者常见食欲明显减退,伴随饭后饱胀感,可能出现厌油腻食物。由于肝功能受损,胆汁分泌异常会导致脂肪消化吸收不良,出现腹泻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顽固性呃逆,这与肿瘤刺激膈神经有关。严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
3、体重减轻
肝癌患者往往在短期内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可能伴随明显乏力。肿瘤消耗、食欲减退及代谢紊乱共同导致营养不良。部分患者会出现恶病质状态,表现为极度消瘦、肌肉萎缩。这种消耗性改变与肿瘤释放的炎症因子密切相关。
4、黄疸表现
当肿瘤压迫胆管或肝细胞广泛受损时,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黄疸通常呈进行性加重,可伴随皮肤瘙痒。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粪便颜色变浅如陶土样。梗阻性黄疸患者可能出现胆管炎症状,如寒战高热。
5、发热症状
部分肝癌患者会出现37-38度的持续性低热,少数可表现为间歇性高热。肿瘤坏死物质吸收是发热的主要原因。这种发热对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但用解热镇痛药可暂时缓解。发热常伴随夜间盗汗等全身症状。
肝癌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筛查。日常生活中需严格戒酒,避免食用霉变食物,控制肝炎病毒感染。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出现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增强CT或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和治疗可显著改善肝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