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植入通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多数孕妇在产前检查时通过超声发现异常。
1、胎盘植入的临床特点:
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异常侵入子宫肌层,根据侵入深度分为粘连型、植入型及穿透型。早期妊娠阶段孕妇通常无特殊不适,随着孕周增加,部分可能出现无痛性阴道流血,但出血量与植入严重程度不一定相关。中晚期妊娠时,若植入面积较大,可能表现为子宫轮廓异常或宫底高度大于孕周,这些体征需专业医生评估。
2、高危人群的识别:
有剖宫产史、宫腔操作史或子宫畸形的孕妇发生风险显著增高。多次流产史、前置胎盘合并子宫瘢痕者需特别警惕。这类人群应在孕18-20周进行针对性超声筛查,通过观察胎盘后间隙消失、子宫肌层变薄等特征协助诊断。磁共振检查对评估植入范围更具优势。
3、分娩期风险预警:
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胎盘剥离困难、顽固性出血等危急情况。穿透型植入还可能累及膀胱等邻近器官,导致血尿或腹腔内出血。这些并发症起病急骤,需提前制定多学科协作方案,准备红细胞悬液、血浆等血制品。
建议确诊孕妇选择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分娩,孕晚期避免剧烈活动和腹部按压。日常注意记录胎动变化,补充足量铁剂预防贫血,出现持续宫缩或阴道流液及时就诊。产后需加强随访,通过超声监测子宫复旧情况,必要时采用子宫动脉栓塞等介入治疗控制迟发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