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潜伏期通常为2-4周至数年不等,个体差异较大。潜伏期指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期间病毒持续复制但无明显症状。
1、急性感染期:
约50%-70%感染者在病毒侵入后2-4周出现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类似流感症状,持续1-3周自行缓解。此阶段血液中可检出病毒核酸,但抗体检测可能呈阴性。
2、临床潜伏期:
多数感染者随后进入长达8-10年的无症状期。此时免疫系统与病毒处于拉锯状态,CD4+T淋巴细胞数量缓慢下降,感染者外表与常人无异,但具有传染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
3、艾滋病前期:
当CD4+T细胞计数降至200-500个/μL时,可能出现体重下降、反复腹泻、口腔真菌感染等症状。此阶段可能持续数月到数年,提示免疫系统功能显著受损。
4、艾滋病期:
CD4+T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进入终末期,患者会出现严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常见表现包括肺孢子菌肺炎、隐球菌脑膜炎、卡波西肉瘤等,未经治疗者生存期通常不超过3年。
定期检测HIV抗体是发现感染的关键,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可使用阻断药物。感染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适度进行有氧运动,避免生冷食物。心理支持对维持治疗依从性至关重要,可通过专业心理咨询缓解焦虑情绪。规范抗病毒治疗可使感染者寿命接近常人,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监测免疫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