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补液支持、病因治疗、休息调整等方式治疗。发烧通常由感染、炎症反应、免疫异常、肿瘤性疾病、中暑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体温低于38.5℃时优先采用温水擦浴、冰袋冷敷额头或腋下、调节室温至22-24℃等物理方法。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儿童禁用冰枕以防寒战。
2、药物干预:体温超过38.5℃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药物需间隔4-6小时使用,24小时内不超过4次,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阿司匹林。
3、补液支持:每日饮水量需达到2000-2500ml,可饮用淡盐水、口服补液盐或椰子水。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嘴唇干裂时需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4、病因治疗:细菌感染需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可配合奥司他韦、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结核病需规范使用异烟肼联合疗法。
5、休息调整:保持每日8小时睡眠,午间卧床休息30分钟。恢复期可进行八段锦、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肌负担。
发热期间建议选择小米粥、百合银耳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体温持续超过72小时或出现意识模糊、皮疹、关节肿痛等症状时需急诊处理。康复后两周内需监测血常规及炎症指标,体温恢复正常后逐步恢复太极拳、游泳等有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