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可通过鼻腔冲洗、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手术治疗、环境控制等方式治疗。慢性鼻炎通常由过敏原刺激、感染因素、鼻腔结构异常、免疫功能紊乱、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器清洁鼻腔,能有效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每日1-2次冲洗可减轻黏膜水肿,改善鼻塞症状。儿童患者可选择喷雾式洗鼻器,成人推荐使用挤压式冲洗瓶。冲洗时注意水温接近体温,避免水流压力过大损伤鼻黏膜。
2、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能减轻黏膜炎症反应。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可缓解过敏症状。对于合并细菌感染者,可短期使用抗生素。血管收缩剂如羟甲唑啉鼻喷雾剂适用于急性鼻塞时临时使用,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
3、免疫调节:
针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过敏原提取物,逐步提高机体耐受性。治疗周期通常需要3-5年,有效率可达70%-80%。治疗期间需定期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
4、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下鼻甲肥大患者,可考虑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中隔偏曲明显者可行鼻中隔矫正术。手术采用低温等离子或内镜下微创技术,术后恢复期约2-4周。术前需完善鼻窦CT等检查评估手术指征。
5、环境控制:
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定期清洗空调滤网。避免接触粉尘、花粉等过敏原,必要时使用空气净化器。冬季外出可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卧室避免铺设地毯,床上用品每周用60℃以上热水清洗。
慢性鼻炎患者应加强体育锻炼,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等,可增强呼吸道抵抗力。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戒烟限酒,减少烟草烟雾对鼻黏膜的刺激。定期复查鼻内镜,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诱发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