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肠套叠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5-22 11:50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肠套叠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阵发性腹痛、果酱样血便、腹部包块、呕吐及全身症状。这些症状按疾病进展顺序表现为早期腹痛、进展期血便与包块、终末期休克。

1、阵发性腹痛:

腹痛是肠套叠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为突发性、间歇性绞痛,每次持续2-3分钟,间隔10-20分钟反复发作。婴幼儿常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屈腿蜷缩,发作间歇期可暂时安静。腹痛由肠管套入后痉挛性收缩引起,随着套叠进展疼痛程度逐渐加重。

2、果酱样血便:

发病6-12小时后出现特征性血便,呈暗红色果酱样,由肠系膜血管受压导致黏膜缺血坏死引起。早期可能仅粪便隐血阳性,后期出现典型血便。部分患儿可能先出现肛门指检指套染血,这是肠套叠区别于其他急腹症的重要特征。

3、腹部包块:

约60%-80%病例可在右上腹或脐周触及腊肠样包块,质地稍硬且有压痛。包块为套叠的肠段形成,在腹痛发作期间触诊更明显。回盲型套叠包块多位于右上腹,回结型则偏向脐周,小肠型包块位置不固定。

4、呕吐:

早期为反射性呕吐胃内容物,后期因肠梗阻转为胆汁性呕吐。呕吐频率与肠套叠程度相关,完全性梗阻时呕吐物可含粪渣。婴幼儿呕吐易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需警惕呕吐物误吸风险。

5、全身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发热、脱水、嗜睡等全身表现,严重时发生休克。休克多由肠坏死毒素吸收、严重脱水及感染性休克共同导致,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属于终末期危重表现。

肠套叠患者发病初期应禁食并补充电解质溶液,避免腹部按压刺激。确诊后需立即就医,48小时内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超过72小时或出现腹膜刺激征需手术干预。恢复期建议流质饮食逐步过渡,选择低纤维食物如米汤、藕粉,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随访观察有无复发迹象,婴幼儿需注意腹部保暖与科学喂养。

上一篇:布洛芬一天吃几次 下一篇:一到冷天就会犯气管炎吃哪些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