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肌少症的诊断标准已由国际权威机构明确界定,主要基于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躯体功能三方面综合评估。
一、肌肉质量评估: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或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男性低于7.0kg/m²、女性低于5.7kg/m²可判定为肌肉量减少。肌肉质量下降是肌少症的核心特征,与年龄相关的激素变化、蛋白质合成减少密切相关。
二、肌肉力量测试:
握力检测是最常用方法,男性握力低于28kg、女性低于18kg提示肌肉力量减退。肌肉力量减弱可能与神经肌肉接头功能退化、肌纤维类型转变有关,通常表现为起身困难、提物乏力等症状。
三、躯体功能评估:
通过6米步行速度或五次起坐测试判断,步行速度≤0.8m/s或起坐时间≥12秒表明躯体功能下降。功能退化常伴随平衡能力降低,增加跌倒风险,需警惕骨折等继发问题。
预防肌少症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质蛋白摄入,优先选择鱼类、豆制品;每周进行3次抗阻训练结合平衡练习,如弹力带锻炼、太极拳;定期监测维生素D水平,日晒不足者可适量补充。合并慢性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运动方案,避免过度限制蛋白质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