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腱炎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运动调整、支具保护、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髌腱炎通常由运动过度、肌肉失衡、外伤、退行性变、炎症反应等因素引起。
1、运动过度:长期跳跃或跑步等重复性动作会导致髌腱微损伤,建议采用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抬高缓解急性症状,逐步恢复时配合低冲击运动如游泳或骑自行车。
2、肌肉失衡:股四头肌与腘绳肌力量不平衡增加髌腱负荷,需通过离心训练如缓慢下蹲强化肌腱,结合拉伸运动改善柔韧性,每周进行3次针对性训练。
3、外伤因素:直接撞击或跌倒可能造成肌腱部分撕裂,急性期需制动2-4周,后期采用超声波治疗促进组织修复,避免过早恢复高强度运动。
4、退行性变:年龄增长导致肌腱血供减少和弹性下降,可能与胶原蛋白合成减少有关,通常表现为上下楼梯时膝前疼痛。可尝试体外冲击波治疗,配合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促进肌腱修复。
5、炎症反应:局部炎症介质释放引发肿胀疼痛,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等全身性疾病相关,症状包括静息痛和晨僵。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可短期使用,严重时需皮质类固醇注射。
日常应避免爬坡、深蹲等加重膝盖负担的动作,选择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运动前后充分热身放松。体重超标者需通过饮食控制减轻膝关节压力,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持续性疼痛超过3个月或影响行走时,需考虑关节镜清理术或髌腱重建术等外科干预。康复期可尝试水中太极等低阻力运动,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