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氨基酚是一种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退烧止痛作用,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关节痛等轻中度疼痛。
1、作用机制:
乙酰氨基酚通过选择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环氧酶-2COX-2,减少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调节中枢敏感性实现退热效果。其外周镇痛作用较弱,对胃肠道刺激小于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
2、适应症状:
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以及头痛、牙痛、肌肉痛、痛经等轻中度疼痛。对创伤性剧痛或内脏绞痛效果有限,不适用于炎症性关节炎的长期治疗。
3、药物特点:
该药口服吸收迅速,30分钟起效,作用持续4-6小时。治疗剂量下安全性较高,但过量可能造成肝毒性。与咖啡因联用可增强镇痛效果,常见于复方感冒制剂中。
4、使用禁忌:
严重肝功能不全者禁用,酒精中毒者慎用。长期每日超过4克可能引发肝坏死,服药期间应避免饮酒。蚕豆病患者使用需监测溶血反应。
5、同类药物:
与布洛芬、阿司匹林同属解热镇痛药,但作用机制不同。布洛芬兼具抗炎作用,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效应。对乙酰氨基酚无抗炎功能,不影响凝血机制,适合术后短期镇痛。
使用乙酰氨基酚期间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服药。肝功能异常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替代,普通人群连续服用不宜超过3天。服药后出现皮疹、呕吐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用,严重肝损伤表现为巩膜黄染、右上腹痛时应急诊就医。储存时需避光防潮,儿童应选用专用混悬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