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病可能由遗传因素、脑部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代谢异常和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
部分癫痫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特定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遗传性癫痫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期发病,如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基因检测可帮助识别高风险人群,但环境因素仍起重要作用。
2、脑部损伤:
颅脑外伤、脑卒中、脑肿瘤等结构性损伤可能破坏神经传导平衡。外伤后癫痫多发生在损伤后1-2年内,与瘢痕组织形成有关。脑卒中后约5%患者会出现癫痫发作,可能与缺血缺氧导致的神经元损伤有关。
3、中枢感染:
脑炎、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可引发脑组织炎症反应。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约20%会发展为癫痫,疱疹病毒性脑炎风险更高。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也可能导致颞叶癫痫。
4、代谢异常:
低血糖、低血钙、尿毒症等代谢紊乱可改变神经元兴奋性。肝性脑病时血氨升高会干扰神经递质平衡。新生儿低血糖持续30分钟以上可能造成不可逆脑损伤并继发癫痫。
5、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脑炎如抗NMDA受体脑炎可引发难治性癫痫。约70%自身免疫性癫痫患者血清中存在特异性抗体,这类患者对免疫治疗反应良好。某些疫苗接种后也可能出现免疫介导的癫痫发作。
癫痫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适当增加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严格遵医嘱服药并定期复查脑电图;家庭成员需学习癫痫发作时的急救处理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咬伤等;建议佩戴医疗警示手环并避免从事高空、驾驶等高风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