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自查可通过观察高危行为史、监测早期症状、进行专业检测三个步骤完成。主要方法包括高危行为评估、症状追踪、实验室筛查。
1、高危行为评估:
回顾6周至3个月内是否有无保护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血液暴露行为。男男性行为者、多性伴侣人群及静脉吸毒者属于高危群体。窗口期感染后2-6周无法通过检测确认,需结合行为史判断风险。
2、症状追踪:
急性期可能出现持续低热、全身淋巴结肿大、咽痛等类流感症状,通常持续1-2周自行缓解。进入无症状期后可能数年无异常表现,需警惕持续性腹泻、反复口腔真菌感染等免疫缺陷征兆。
3、实验室筛查:
高危行为4周后可进行HIV抗体初筛ELISA法,6周后检测准确率达95%以上。若初筛阳性需做免疫印迹试验确诊。核酸检测可在感染后7-10天发现病毒RNA,适合暴露后紧急评估。
自查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所有检测需在正规医疗机构完成。建议高危人群每3-6个月定期筛查,暴露后72小时内可服用阻断药物降低感染风险。日常应坚持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具,确诊患者需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适度运动可改善CD4+T淋巴细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