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荨麻疹是一种由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引起的局限性水肿反应,主要表现为突发瘙痒性风团,通常在24小时内消退。常见诱因包括食物过敏、药物反应、感染因素、物理刺激及昆虫叮咬。
1、食物过敏:
海鲜、鸡蛋、坚果等食物中的异种蛋白可能引发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患者进食后数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风团,可伴有唇部肿胀或腹痛。治疗需立即停止可疑食物摄入,必要时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
2、药物反应:
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能作为半抗原触发肥大细胞脱颗粒。风团常弥漫分布于躯干和四肢,严重时可合并血管性水肿。临床需停用致敏药物,严重者需使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
3、感染因素:
链球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或肠道寄生虫可产生循环免疫复合物。患者除风团外可能伴有发热、咽痛等感染症状。控制感染源后症状多缓解,可联合使用依巴斯汀等第二代抗组胺药。
4、物理刺激:
冷热刺激、日光照射或皮肤划痕等物理因素可直接激活肥大细胞。特征性表现为受压部位出现条索状风团,避开刺激源后症状自行消退。物理性荨麻疹建议穿着宽松衣物,避免极端温度接触。
5、昆虫叮咬:
蜂类、蚊虫的毒液或唾液蛋白可引发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叮咬处出现剧痒性丘疹,严重时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需立即清除毒刺,局部冷敷,全身症状需肾上腺素急救。
急性荨麻疹发作期间建议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暂忌海鲜、辛辣食物。保持室内通风清洁,使用温水沐浴。若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全身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症状反复发作超过6周可能转为慢性荨麻疹,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