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热患者可通过暂停哺乳、抗生素治疗、物理降温、伤口护理、营养支持等方式处理。产褥热通常由生殖道感染、乳腺炎、尿路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1、暂停哺乳:
急性感染期需暂停母乳喂养,避免病原体通过乳汁传播。乳汁可定时用吸奶器排出丢弃,维持泌乳功能。体温恢复正常24小时后,经医生评估方可恢复哺乳。
2、抗生素治疗:
需根据病原学检查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耐药性产生。乳腺炎引起的产褥热需配合排空乳汁。
3、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采用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措施。保持室内通风,穿着透气棉质衣物。每4小时监测体温,记录热型变化供医生参考。
4、伤口护理:
会阴侧切或剖宫产切口感染需每日消毒换药,使用碘伏溶液冲洗。保持伤口干燥,采用健侧卧位避免压迫。出现化脓性分泌物需及时切开引流。
5、营养支持: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胸肉、豆制品,每日饮水2000ml以上。补充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适量进食猕猴桃、鲜枣等水果。避免高脂肪汤类加重乳腺堵塞。
恢复哺乳后需观察婴儿有无腹泻、拒奶等异常。保持乳头清洁,哺乳前后用温水擦拭。适当进行凯格尔运动促进盆底恢复,每日保证7小时睡眠提升免疫力。出现寒战、高热不退等症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