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念珠菌病具有一定传染性,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间接接触、母婴垂直传播、免疫力低下易感、医疗操作传播。
1、直接接触: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患者皮损部位可能感染,尤其破损皮肤更易被念珠菌定植。避免与患者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感染者需及时使用克霉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
2、间接接触:通过污染衣物、床单或医疗器械传播。白色念珠菌可在潮湿环境存活较长时间,建议煮沸消毒贴身衣物,公共场所注意防护。
3、母婴传播:分娩时经产道感染新生儿,表现为鹅口疮或尿布区皮炎。孕妇需提前治疗阴道念珠菌病,新生儿可局部应用制霉菌素悬液。
4、免疫缺陷:糖尿病、HIV感染者等易发生播散性感染。控制基础疾病是关键,严重者需口服氟康唑进行系统治疗。
5、医源性传播:导管留置或长期抗生素使用可能引发院内感染。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高危患者可预防性使用两性霉素B含漱液。
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选择透气棉质衣物;饮食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糖尿病患者应严格监测血糖。出现广泛皮损、发热等全身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免疫抑制患者可能需静脉抗真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