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反流可通过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铝碳酸镁等药物治疗,通常由胃酸分泌过多、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肥胖、妊娠、胃排空延迟等原因引起。
1、抑酸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食管反流的核心药物,通过抑制胃壁细胞氢钾ATP酶减少胃酸分泌。奥美拉唑作用持续时间约24小时,可显著改善烧心症状。雷贝拉唑起效更快,对夜间酸突破现象控制更佳。埃索美拉唑生物利用度高,适合症状严重的患者。
2、黏膜保护剂:
铝碳酸镁可中和胃酸并在食管黏膜形成保护层,缓解灼烧感。硫糖铝能与糜烂面结合形成屏障,促进黏膜修复。枸橼酸铋钾能增强黏膜防御能力,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铋蓄积。
3、促动力药物:
多潘立酮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加速胃排空,减少反流频率。莫沙必利刺激5-HT4受体增强食管蠕动,特别适合伴有腹胀的患者。伊托必利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同时改善胃轻瘫和食管蠕动功能。
4、病因控制:
食管反流可能与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骨后灼痛、反酸等症状。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3.9范围可降低腹压,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利用重力减少夜间反流。
5、并发症管理:
巴雷特食管患者需定期胃镜监测,出现重度异型增生可考虑射频消融术。食管狭窄可行球囊扩张术,顽固性反流经药物无效者可选择胃底折叠术。合并呼吸道症状时需联合雾化治疗。
饮食选择燕麦、山药等碱性食物,避免巧克力、薄荷等降低括约肌压力的食物。餐后2小时内避免平卧,穿着宽松衣物减少腹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但避免仰卧起坐等增加腹压的动作。睡眠时保持左侧卧位可减少胃酸反流,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消化科就诊评估是否需调整用药方案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