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一种参与氨基酸代谢的肝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中。AST水平升高可能由肝脏疾病、心肌损伤、肌肉病变等因素引起,临床常用于评估肝功能或心肌损伤程度。
1、生理功能:
AST全称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旧称谷草转氨酶GOT,其生理功能是催化天门冬氨酸与α-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参与三羧酸循环和糖异生过程。该酶在能量代谢中起关键作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清含量较低。
2、组织分布:
AST在人体组织中分布广泛,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心肌、肝脏、骨骼肌、肾脏和脑组织。心肌细胞中AST活性约为肝脏的3倍,但肝脏因体积较大成为血清AST的主要来源。红细胞中也含有少量AST,溶血标本可能导致检测值假性升高。
3、临床意义:
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联合检测是评估肝损伤的经典组合。AST/ALT比值有助于鉴别病因:酒精性肝病常>2,病毒性肝炎多<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12小时后AST可显著升高,但因其特异性较低,现已被肌钙蛋白检测取代。
4、病理因素:
病理性升高主要见于三类情况:肝细胞损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心肌坏死急性心梗、心肌炎和肌肉疾病横纹肌溶解、肌营养不良。轻度升高可能与剧烈运动、肌肉注射有关,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
5、检测注意事项:
AST检测需空腹采静脉血,避免溶血影响结果。某些药物如他汀类、抗结核药可能导致AST升高,检查前应告知医生用药史。健康成人参考值通常为8-40U/L,不同实验室标准略有差异,需结合当地参考范围解读。
AST异常者应避免饮酒、慎用肝损药物,建议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豆制品,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轻度升高可1-3个月后复查,显著升高或伴随乏力、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日常注意监测伴随症状如胸闷、肌肉疼痛等,心血管高危人群建议定期检查心肌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