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起小水泡伴瘙痒可能由汗疱疹、接触性皮炎、真菌感染、过敏反应、湿疹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冷敷、外用药物、抗过敏治疗、避免刺激物、保湿护理等方式缓解。
1、汗疱疹:
汗疱疹多与手足多汗、精神紧张有关,表现为密集小水泡伴剧烈瘙痒。减少出汗可穿透气棉质手套,避免抓挠。急性期用炉甘石洗剂收敛止痒,慢性期涂抹尿素软膏修复皮肤屏障。
2、接触性皮炎:
接触洗涤剂、金属镍等致敏原后,皮肤出现红斑水泡。发病与个体过敏体质相关,常伴灼热感。立即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严重时口服氯雷他定。
3、真菌感染:
手癣由红色毛癣菌感染引起,水泡边缘清晰伴脱屑。与共用毛巾、免疫力低下有关。确诊需真菌镜检,外用联苯苄唑乳膏,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莫匹罗星软膏。
4、过敏反应:
食物或药物过敏导致组胺释放,引发荨麻疹样水泡。常见于食用海鲜后,瘙痒夜间加重。口服西替利嗪抗过敏,局部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记录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
5、湿疹:
慢性湿疹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有关,水泡破溃后渗出黄色液体。避免过度清洁,洗澡水温不超过38℃。急性期用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期改用他克莫司软膏调节免疫。
日常需避免频繁使用碱性洗手液,接触化学物品时佩戴防护手套。饮食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南瓜。瘙痒明显时可拍打代替抓挠,夜间睡眠戴纯棉手套防止无意识搔抓。合并发热或水泡化脓时需皮肤科就诊排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