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积水多数情况下不能自行恢复,需根据病因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1、生理性肾积水:
部分新生儿因泌尿系统发育不完善可能出现轻度肾积水,随着生长发育可能逐渐改善。这种情况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积水变化,避免剧烈运动或憋尿等行为刺激肾脏。日常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促进排尿,但需控制每次饮水量不超过100毫升。
2、病理性肾积水:
病理性肾积水通常与输尿管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或结石等梗阻因素有关,可能伴随排尿困难、反复尿路感染等症状。超声检查显示肾盂分离超过15毫米或肾功能受损时,需考虑手术治疗解除梗阻。对于输尿管狭窄病例,可采用输尿管再植术或内镜下扩张术;膀胱输尿管反流患者可进行抗反流手术。
日常护理需保持会阴部清洁,选择宽松棉质内衣减少摩擦刺激。饮食应避免高盐高蛋白食物加重肾脏负担,可适量食用冬瓜、薏仁等利水食材。监测排尿频率和尿量变化,出现尿量骤减或发热症状需及时就医。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腹部受压的剧烈活动。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6岁以下患儿建议每3个月进行超声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