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保肝药通常是安全的。保肝药的选择需考虑药物成分、妊娠分期、肝功能损害程度等因素,常见安全药物包括多烯磷脂酰胆碱、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等。
1、药物成分:
水飞蓟素、甘草酸制剂等植物提取类保肝药安全性较高,临床常用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成类药物需严格评估代谢途径,避免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发育。
2、妊娠分期:
孕早期12周前器官形成期用药风险较高,非必要不推荐使用保肝药。孕中晚期可在监测下使用必需药物,如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需静脉注射谷胱甘肽。
3、肝功能分级:
轻度转氨酶升高ALT<100U/L优先采取休息、低脂饮食等非药物干预。中重度肝损伤总胆红素>34μmol/L需权衡利弊后用药,胆汁酸≥40μmol/L时应考虑熊去氧胆酸治疗。
4、基础疾病:
合并乙肝的孕妇使用替诺福韦抗病毒时,可联用安全性明确的保肝药。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需调整糖皮质激素用量,避免联用免疫调节类保肝制剂。
5、用药监测:
用药期间需每2-4周复查肝功能、血常规及胎儿B超。出现皮肤瘙痒、宫缩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妊娠晚期慎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保肝药物。
孕妇保肝治疗期间应保证每日2500ml饮水促进代谢,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建议采用蒸煮等低温烹饪方式,避免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每日进行30分钟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右侧卧位以防肝脏受压。出现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等异常症状需24小时内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