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肠粘连、切口感染、肠瘘、腹腔脓肿和术后肠梗阻复发。
1、肠粘连:
肠粘连是肠梗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30%-50%。手术过程中肠道受到机械性刺激和损伤,导致浆膜面纤维蛋白渗出,形成粘连带。轻度粘连可能无症状,严重时可引起慢性腹痛或再次发生机械性肠梗阻。早期下床活动、腹腔内使用防粘连材料可降低发生率。
2、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发生率约5%-15%,多见于急诊手术或合并肠坏死的病例。表现为术后3-7天切口红肿、疼痛加剧,伴脓性分泌物。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营养不良等。需加强切口换药,严重时需拆除部分缝线引流,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3、肠瘘:
肠瘘发生率为1%-3%,多因吻合口愈合不良或术中肠管损伤所致。表现为术后持续发热、腹腔引流液浑浊或含肠内容物。高位肠瘘可导致严重水电解质紊乱,低位肠瘘易继发感染。多数需禁食、肠外营养支持,部分需二次手术修补。
4、腹腔脓肿:
腹腔脓肿多继发于肠内容物污染或吻合口漏,发生率约2%-5%。术后5-10天出现持续发热、腹痛,CT检查可见液气平面。需经皮穿刺引流或手术清创,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延误处理可能进展为脓毒血症。
5、术后肠梗阻复发:
复发率约10%-20%,可分为早期麻痹性梗阻和晚期机械性梗阻。前者多因手术创伤导致肠蠕动恢复延迟,后者常由新生粘连引起。表现为再次出现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多数可通过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缓解,严重者需再次手术。
肠梗阻术后应循序渐进恢复饮食,从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避免过早摄入高纤维食物。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证每日适量活动促进肠蠕动。定期随访观察排便情况,若出现持续腹胀、呕吐或发热应及时就医。保持切口清洁干燥,营养不良患者需加强蛋白质补充。心理上需认识并发症的可控性,避免过度焦虑影响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