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与慢性胃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程长短、病因机制、症状表现、治疗策略及预后转归五个维度。
1、病程差异:
急性胃炎起病急骤,病程通常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多由短期刺激因素触发。慢性胃炎病程迁延数月或数年,胃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部分患者可能进展为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
2、病因机制:
急性胃炎常见诱因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酒精暴饮、细菌毒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应激反应。慢性胃炎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相关,也可能与胆汁反流、自身免疫攻击胃壁细胞有关。
3、症状特征:
急性胃炎表现为突发上腹剧痛、恶心呕吐,可能伴呕血或黑便。慢性胃炎症状较隐匿,多为餐后腹胀、钝痛,伴随食欲减退、贫血维生素B12缺乏导致恶性贫血。
4、治疗重点:
急性胃炎需立即消除诱因,短期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H2受体阻滞剂法莫替丁或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慢性胃炎需根除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铋剂四联疗法,长期管理需定期胃镜监测。
5、预后转归:
急性胃炎去除病因后黏膜可完全修复,预后良好。慢性胃炎可能引发胃溃疡、胃癌等并发症,需持续随访。两类胃炎患者均应避免辛辣食物,慢性胃炎患者建议补充铁剂与维生素B12。
饮食管理对两类胃炎均至关重要。急性期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缓解期过渡到低脂低纤维饮食。慢性患者需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鱼肉蛋奶,限制腌制食品。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胃肠蠕动,避免餐后立即平卧。出现持续消瘦、呕血或柏油样便时需紧急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