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炎可通过避免滥用药物、定期监测肝功能、谨慎使用中药及保健品、控制酒精摄入、及时就医调整用药等方式预防。该疾病主要由药物代谢毒性、个体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长期酗酒、基础肝病等因素诱发。
1、规范用药:严格遵医嘱使用处方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混合用药。对乙酰氨基酚、异烟肼、抗肿瘤药物等常见肝毒性药物需特别警惕。用药期间出现乏力、食欲下降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2、监测指标:长期服药者每3-6个月检测ALT、AST、胆红素等指标。糖尿病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结核患者服用利福平时应加密监测频率。发现转氨酶升高2倍以上需启动护肝方案。
3、慎用补剂:避免盲目服用何首乌、土三七等具有肝毒性的中药材。蛋白粉、褪黑素等保健品需确认成分安全性,联合用药时需间隔2小时以上。慢性病患者添加任何补剂前应咨询医师。
4、限制酒精: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约350ml啤酒,避免与对乙酰氨基酚、甲氨蝶呤等药物同服。肝功能异常者需完全戒酒,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用药前需评估肝脏储备功能。
5、基础管理:慢性乙肝携带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前应进行抗病毒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需避免使用雌激素类药物。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
预防药物性肝炎需建立个体化用药档案,高风险人群可适量补充水飞蓟宾等护肝成分。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增强肝脏代谢能力,饮食注意控制高脂高糖食物摄入,优先选择清蒸、炖煮等低温烹饪方式。出现皮肤黄染、陶土样大便等严重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