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胞病毒感染可通过利巴韦林、帕利珠单抗、干扰素等药物治疗,通常由呼吸道飞沫传播、免疫力低下、早产儿高危因素、慢性基础疾病、院内交叉感染等原因引起。
1、抗病毒药物:
利巴韦林是广谱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病毒RNA合成发挥作用,适用于中重度患儿雾化吸入治疗。帕利珠单抗作为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阻断病毒融合蛋白,需每月肌注预防高危婴幼儿感染。干扰素α-2b通过激活宿主细胞抗病毒机制,常用于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的静脉滴注。
2、免疫调节剂: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适用于重症患者,含中和抗体可快速提升免疫力。胸腺肽可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改善反复感染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转移因子口服溶液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辅助缩短病程。
3、对症治疗药物:
布洛芬混悬液用于退热镇痛,可缓解患儿烦躁不适。氨溴索口服液稀释痰液,改善呼吸道分泌物淤积。沙丁胺醇雾化溶液解除支气管痉挛,适用于喘息明显者。
4、高危人群用药: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联用强心药物地高辛。早产儿应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需持续服用更昔洛韦预防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
5、辅助治疗措施:
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可分解痰液黏蛋白。鼻腔冲洗减少病毒载量。肠内营养粉剂维持重症患儿基础营养需求。
治疗期间需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分6-8次少量喂食母乳或配方奶,监测血氧饱和度。恢复期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逐步增加苹果泥、南瓜粥等低敏辅食。接触患儿前后需用含氯消毒剂洗手,患病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