螨虫皮炎可通过局部清洁、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环境除螨、紫外线照射等方式治疗。螨虫皮炎通常由尘螨叮咬、过敏反应、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力低下、环境潮湿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
使用硫磺皂或温和抗菌沐浴露清洗患处,水温控制在37℃以下避免刺激皮肤。每日清洗后轻拍干水分,避免用力摩擦加重皮损。接触宠物或毛绒物品后需立即洗手。
2、外用药物:
局部涂抹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等糖皮质激素药膏缓解瘙痒。合并感染时可联用莫匹罗星软膏抗感染。皮疹渗出期采用炉甘石洗剂收敛止痒,每日用药2-3次。
3、口服药物:
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控制过敏反应。严重瘙痒影响睡眠时短期服用多塞平。继发细菌感染需配合头孢克洛或阿奇霉素进行系统抗感染治疗。
4、环境除螨:
每周用60℃以上热水烫洗床单被套,阳光下暴晒寝具6小时以上。使用含苯甲酸苄酯的除螨喷雾处理地毯窗帘,保持室内湿度低于50%。定期更换空调滤网,减少毛绒玩具摆放。
5、紫外线照射:
窄谱UVB光疗可抑制皮肤变态反应,每周2-3次,初始剂量0.1J/cm²逐步递增。光疗期间需避开糖皮质激素外用,眼部用专用护目镜防护。光敏体质或皮肤癌病史者禁用。
日常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刺激,避免摄入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保持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寝具每半年更换一次内芯。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发热、脓疱等表现时需及时皮肤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螨虫抗原检测明确致敏原。环境控制需与药物治疗同步进行,春秋季螨虫活跃期前可预防性使用除螨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