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可能危及生命。这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过敏反应,发病急骤且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救治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有关,当机体接触过敏原后,肥大细胞释放大量组胺等炎症介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典型表现为皮肤潮红或苍白、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血压急剧下降。从接触过敏原到出现症状通常在数分钟至两小时内,部分患者可能在接触后数秒内发生反应。
1、高危人群与常见诱因:
既往有严重过敏史者风险较高,常见诱因包括药物如青霉素类抗生素、昆虫毒液蜂类叮咬、食物海鲜、坚果及乳胶制品。医疗操作中使用的造影剂、麻醉药物也可能诱发。有特应性体质或家族过敏史的人群需特别注意预防。
2、临床分级与预后判断:
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可分为四级:Ⅰ级仅出现皮肤症状;Ⅱ级伴消化道或呼吸道症状;Ⅲ级出现休克或气道梗阻;Ⅳ级发生心跳呼吸骤停。Ⅲ级以上患者死亡率显著升高,从出现症状到死亡可能仅间隔30分钟。及时识别早期症状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如突发皮肤瘙痒、嘴唇麻木、声音嘶哑等前驱表现。
急救需立即肌注肾上腺素,这是逆转病情的关键药物。同时要保持气道通畅、给予高流量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后续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重症需转入ICU监护。患者出院后应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避免再次接触已知过敏原。定期复查免疫指标,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可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