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过敏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接触金属部位出现瘙痒性皮疹、红肿、水疱等皮肤反应。金属过敏的典型表现包括局部皮肤红斑、接触性皮炎、湿疹样改变、皮肤苔藓化及继发感染。
1、局部红斑:
接触金属后最早出现的症状是边界清晰的红斑,常见于耳垂耳环、手腕手表、脐部皮带扣等接触部位。红斑多伴有灼热感,在脱离接触后数小时至2天内逐渐消退。镍、钴等金属离子穿透角质层与皮肤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是主要发病机制。
2、接触性皮炎:
持续接触致敏金属会导致急性皮炎,表现为密集针尖大小丘疹或斑丘疹,严重时融合成片。皮损区域有明显瘙痒,搔抓后可能出现渗出。这是由Ⅳ型超敏反应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常见于佩戴含镍首饰的人群。
3、湿疹样改变:
长期反复接触致敏金属可发展为慢性湿疹,皮肤呈现暗红色斑块伴干燥脱屑、增厚。典型好发于手指戒指、腰部金属纽扣等摩擦部位。组织病理可见表皮海绵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
4、皮肤苔藓化:
持续数年未治疗的金属过敏可能引起苔藓样变,表现为皮肤纹理加深、皮革样硬化。这种改变常见于长期佩戴金属假牙或骨科内固定物患者,与Th1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反应相关。
5、继发感染:
搔抓导致的皮肤破损可能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表现为脓疱、结痂或蜂窝织炎。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出现,需警惕感染扩散风险。
建议金属过敏患者避免直接接触含镍、钴、铬等常见致敏金属的饰品、服饰配件及日用品。选择钛合金或医用级不锈钢材质的物品,新购衣物需充分洗涤去除游离金属离子。日常可涂抹屏障修护霜增强皮肤保护,出现持续不愈的皮损需进行斑贴试验确诊致敏原。严重过敏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合并感染时配合抗生素治疗。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搔抓加重皮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