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可通过典型症状、体征及医学检查综合判断。常见表现包括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需结合心脏超声、血液标志物检测等确诊。
心力衰竭的典型症状呈现渐进性发展。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度活动后气短或易疲劳,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平卧时呼吸困难,典型者被迫采取端坐体位。体液潴留导致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可见腹部膨隆。部分患者伴有食欲减退、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这与内脏淤血有关。
医学检查诊断依据:
心脏超声能直观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是收缩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标。血液检测中B型利钠肽水平升高具有诊断意义,其数值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胸部X线可见心影增大、肺淤血等特征性改变。心电图虽无特异性,但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基础病变。
临床分级标准:
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Ⅰ级指日常活动不受限,Ⅳ级则休息时也有症状。该分级系统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6分钟步行试验能客观反映患者运动耐力,步行距离<150米提示重度心衰。医生还会评估肝颈静脉回流征、肺部湿啰音等体征,综合判断体液潴留状况。
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监测体重变化,每日晨起排尿后称重,3天内增加2公斤应及时就诊。适宜进行步行、太极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等指标。注意保暖防感染,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保持情绪稳定,睡眠时抬高床头可减轻夜间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