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可通过医学干预和生活调整改善,但无法彻底治愈。矫正方式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等,需根据年龄、度数及眼部条件选择。
一、光学矫正:
框架眼镜是最安全的矫正方式,适合各年龄段。镜片需定期更换以匹配度数变化。角膜接触镜对高度近视或特殊职业者更便利,但需严格遵循清洁流程避免感染。青少年可考虑角膜塑形镜,夜间佩戴可暂时降低白天近视度数,需在专业机构验配。
二、手术治疗: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适用于成年后度数稳定者,通过切削角膜改变屈光状态。高度近视可选择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将微型镜片植入眼内。手术需通过严格术前评估,存在干眼、眩光等潜在风险,术后需定期复查。
三、行为干预:
每日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可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自然光照刺激多巴胺分泌抑制眼轴增长。保持30厘米阅读距离,每40分钟远眺5分钟。避免昏暗环境用眼,电子屏幕亮度需与环境光协调。饮食中补充深色蔬菜、鱼类等富含叶黄素和DHA的食物。
近视防控需建立屈光发育档案,青少年每3-6个月复查眼轴和屈光度。成年人每1-2年检查眼底,高度近视者需排查视网膜裂孔等病变。乒乓球、羽毛球等调节焦距的运动有助于缓解视疲劳。室内工作环境应保证500勒克斯以上照度,避免长时间空调环境下眼球表面干燥。若出现突发飞蚊症或视野缺损需立即就医。